便携式荧光法溶氧仪是一种基于荧光猝灭原理设计的高精度水质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环保、科研、水产养殖及污水处理等领域。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蓝光激发传感器表面的荧光物质(如钌金属化合物),荧光物质受激发后释放红光,而水中的溶解氧分子会通过能量转移(猝熄效应)缩短红光释放时间。仪器通过测量红光释放时间与溶解氧浓度的反比关系,结合内置算法实现快速、精准的浓度计算,量程覆盖0-20mg/L(0-200%饱和度),精度可达±0.1mg/L。
该设备采用无膜式传感器设计,突破了传统膜法溶氧仪的局限。传统膜法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和膜组件,且易受硫化物、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干扰,而荧光法探头无需极化预热、无需校准(出厂前已完成标定),维护量降低90%以上。例如,智感环境PDO-300型仪器配备IP68防护等级探头,荧光帽采用特殊光学覆膜,即使被刮蹭或部分污染仍能保持测量精度,仅需定期擦拭即可,使用寿命长达两年。
便携式荧光法溶氧仪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以下是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详细解析:
1、无显示或开机异常
当遇到无法启动或显示屏没有反应时,可能的原因包括电源故障(如电池电量不足或电源适配器损坏)、主板电路短路或保险丝熔断、以及显示屏损坏或排线松动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排查和解决:
首先检查电源情况,尝试更换电池或使用备用电源,并测试适配器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如果怀疑是保险丝的问题,需打开设备外壳找到主板上的保险丝位置并替换同规格的备用保险丝。
对于显示屏问题,可以通过外接显示器或者屏幕点亮功能判断是否为显示屏故障,若发现排线松动则重新插紧。
2、测量值偏差大或波动异常
如果仪器的测量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或是读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荧光传感器老化或污染、光学系统积尘、温度补偿失效、信号处理电路噪声干扰等因素导致的6。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氮气或空气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以恢复基准值。
清洁传感器表面,用无尘布蘸取适量酒精轻拭荧光层表面,注意避免划伤。
检查光学路径,清理镜头、滤光片及光源组件,确保光路畅通无阻。
确认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并根据需要重置温补参数。
尽量远离强电磁场或振动源,并检查信号线是否良好屏蔽。
3、响应速度慢或读数滞后
当仪器对氧气浓度变化的响应变得迟缓,甚至出现读数滞后的现象时,通常与气体扩散路径堵塞、荧光信号衰减、数据处理算法延迟等相关。解决方案如下:
检查进气口是否被灰尘、油污堵塞,必要时使用压缩空气或真空吸尘器进行清理。
若传感器性能下降,则需考虑更换新的荧光探头。
更新设备软件版本,联系厂商获取最新的算法优化补丁,以提高响应速度。
4、零点漂移或量程压缩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氧气下可能导致传感器中毒,此外校准气体不纯或操作不当也会引起零点漂移或量程范围缩小的问题6。对此,建议执行以下步骤:
使用高纯度氮气(用于零点校准)和量程上限氧气重新标定仪器。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浸泡荧光传感器于专用清洗液中来恢复其活性。
如果发现电路板受潮,应该拆开设备后盖,利用除湿机或干燥剂去除内部湿气。
定期检查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的老化状况,特别是关注信号放大电路的状态。
5、日常维护与预防性措施
为了保证便携式荧光法溶氧仪长期稳定运行,还需执行一系列日常维护和预防性措施:
定期校准:至少每月使用标准气体校准一次,并记录校准数据。
清洁保养:每周清洁传感器表面及光学窗口,防止油污、粉尘积累。
环境控制:避免设备暴露于极d温度(-20℃至50℃之外)和过高湿度(超过80%RH)环境中。
电池管理:对于锂电池,即使长时间不用也应保持适当的充电状态(约50%),以防过度放电损害电池寿命。
存储防护:停用期间应将仪器放入防潮箱内存放,同时给传感器端口加装防尘帽保护。
